高古玉——玉蝉的用途与辨别
西晋文学家陆云的《寒蝉赋》写道:“夫头上有緌,则其文也。含气饮露,则其清也;黍稷不享,则其廉也。”认为蝉是含气饮露的又寓意高洁,古人以为蝉栖于高枝,风餐露宿,不食人间烟火,有“饱而不食者蝉也”之说。
图片
中国的玉文化和玉器使用历史源远流长,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,玉器的使用范围已经非常的广泛,玉蝉被最早发现于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兴隆洼遗址中,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,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制作年代最为久远的玉蝉,开创中国史前玉蝉雕刻的先河,但是并不多。
图片
新石器时代玉蝉
至商代大量出现,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,形制古朴,玉材质地欠佳,多为半石质,蝉头眼大,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;头部中央有孔,用来穿绳,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,纹饰简单。
西周玉蝉,在造型和纹饰上部分继承了殷商的特点,嘴部和眼部与商代玉蝉基本相似,头部为略弧顶或平顶、嘴部较尖,正反两面均有纹饰,且较为繁杂,稍有差别的是,雕刻技法和琢工较殷商时代更为娴熟。
图片
西周晚期玉蝉
春秋时代墓葬出土玉蝉数量很少,玉质的打磨抛光非常平整,整体的设计造型更向写实的方向发展;所使用的阴刻线较浅较细,但纹饰较为繁复,眼睛在头顶两侧,颈部较高且有纹饰,不再是简单的几条平行刻线,用以区分两翼的刻线非常明显。
两汉时期的玉蝉造型,头部有平顶和弧形两种,平顶多见于西汉早期,弧形多见于东汉,头部略窄于整个蝉体;眼部突出且独立于蝉体之外;两翼合拢,末端呈分叉状;蝉体呈中间厚、两边薄的中间凸起状,背部有清晰的阳刻线,一直延伸到尾部,尾部及两翼呈一个凸起的三角形;腹部有平行的弧线组成的伸缩纹;玉蝉多无穿孔,偶尔有穿孔的多为垂直于蝉体贯穿的通天穿;尾部较尖锐。在纹饰方面,线条简单,流畅自然,棱角鲜明,简洁有力;使用阴刻线区分出头、肩、腹、两翼等部分,线条以直线为主,偶见弧线;用来区分两翼的刻线较粗,腹部刻有平行的弧线的伸缩纹,背部及两翼大多光素无纹,整体结构布局对称合理,雕刻工艺简洁凝练,刚劲有力,刀刀见锋;线条以直线为主,偶有弧线,简单流畅,但它有两条线上下交锋形成的八字形,尤其是两翼更为明显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“汉八刀”工艺。
图片
汉代玉蝉
玉蝉的种类:
一、冠蝉,用于帽饰,背后中部有眼;
权贵们还将玉蝉装饰于头冠之上,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,“冠蝉”因此得名。
图片
二、佩蝉,顶端有对穿眼;
人们又赋予了玉蝉更多的含义。于是,一些人以一枚玉蝉佩在腰间,谐音“腰缠(蝉)万贯”,或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“一鸣惊人”,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,这便是“佩蝉”。
图片
佩蝉三、含蝉,在死者口中压舌,刀法简单,没有穿眼,中国古代已开始流行“厚葬”,人们认为在棺椁里放上玉器,就能防止灵魂出窍,并以此借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,当时,达官贵人死后,入葬时大多手握玉猪,身穿金缕玉衣,口中含着玉蝉,这便是含蝉的来历和用途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水墨山水《云山霞光》
下一篇:没有了